以培育领军企业为抓手 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高世勤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交通运输是物流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阵地。培育现代交通物流领军企业,是内蒙古推动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有效抓手。
打通多式联运信息壁垒
培育领军企业有助于物流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我国地域辽阔,第一、第二产业占比高,大运量、远距离运输需求多。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比率为14.4%。按单位运输费用计算,内蒙古等地仅0.69元,且货源少、运力多,下降空间有限。此外,信息成本高、排队时间长、货运空驶率高等隐形成本成为物流成本高的重要因素。在煤炭运输场景中通过有效组织,每车次可节约2.7小时等待时间,降低运营成本107.2元。在保持制造业比例稳定的前提下,培育领军企业有助于推动物流和产业链融合,更好统筹需求和运力,提升运输效率,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培育领军企业能够促进运输结构调整。2018年以来,我国运输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铁路占比不断提升。以内蒙古为例,2023年大宗货物铁路运输周转量占比57%,比2018年提高10个百分点。在总体运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铁路、公路运输竞争激烈,“公转铁”遇到市场价格阻力。公路方面,个体车主和小业户采取减少司机、食宿在车上等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最低运价每吨公里0.23元。铁路方面,铁路专用线建设和利用率不够,加上两端公路短驳费用,铁路和公路运价倒挂,且铁路运输时效、货损情况、轨迹追踪服务有待改善,“公转铁”后整体成本和可控性与预期存在差距。培育领军企业能够重塑合理的运输方式比价关系,完善“干线铁路运输+新能源重卡接驳短倒”的运输模式。培育领军企业能够打通多式联运信息壁垒。2016年以来,我国累计创建了1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以集装箱为载运单元的公铁联运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多式联运市场发育不足,现有市场主体难以对接稳定货源,不能实时获取集装箱在途信息节点数据。“一箱制”方面,国际国内标准化进程不统一,国内货运主体集装箱使用率偏低,进口煤炭需在监管区翻箱运输,铁路运输时再次换箱,增加了倒装成本。“一单制”方面,多式联运提单及配套规则体系有待健全,市场主体缺乏议价能力,全程提单的物权属性和信用融资、信息监管功能不完善。培育领军企业有助于市场主体转化为现代化多式联运经营人,加强公路、铁路数据交换和规则互通,推动装载单元标准化衔接和联运单证物权化,形成多式联运价格优势。培育领军企业有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国际市场方面,有竞争力的公路运输企业较少,集货规模小、运费报价内卷、盈利能力弱,缺乏跨国流通体系主导力。国内市场方面,现有网络货运平台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提高运输效率上有待提升,依靠奖补政策弥补物流领域增值税进项难问题已不满足降本增效新要求。技术创新方面,领军企业更有能力布局收益慢的新能源、智能网联、一体化物流平台等新技术,探索“网络货运+数字物流+多式联运”新路径,更好布局车后市场。领军企业市场信用好、履约能力强、坏账风险低,更易得到银行授信,获取政策支持,有助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抢占贸易主动权。
发展供应链上下游融合型物流企业
培育现代交通物流领军企业应包括铁路、公路、民航、邮政快递等专业领域的交通运输企业,跨多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经营人,供应链上下游融合企业等,需达到一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行业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服务质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能够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方案等支持,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既有交通物流企业。支持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企业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吸引国内知名交通物流企业落户,鼓励交通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型市场主体;支持平台企业向综合物流平台企业转型,整合零散运力资源。加快发展交通物流新质生产力。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输、自动驾驶编组模式运输示范等;依托电煤等中短距离集疏运场景,推广“陆港+集装箱+新能源重卡”绿色化运输示范;依托跨境运输场景,推进跨境运输示范和国际公路运输(TIR)业务发展。积极组建多式联运经营人。以推进铁路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等为契机,推动成立铁路合资公司,培育以铁路运输企业为主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加快“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构建“干线铁路+支线新能源接驳”运输模式。大力发展供应链上下游融合型交通物流企业。依托“政企运”协调机制,支持领军企业与大型货主企业供需对接,推动成立供应链企业联盟,创新供应链协同发展模式,提供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一体化物流服务。
“六给”举措壮大市场主体
培育领军企业需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绿色化、网络化发展,通过给货源、给数据、给场景、给配套、给服务、给政策,瞄准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强、品质好,具有先进技术模式等核心竞争力和知名服务品牌等目标,带动交通物流市场主体降本提质增效。一是给货源。建立“双找”对接机制,即为货主、贸易商或消费商找成本低、效率高、排放少的交通物流企业,为领军企业找稳定、信誉好的货源企业;鼓励双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总对总”物流供应链合作,成立联盟、创新模式,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二是给数据。建设统一的数字化交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畅通纵向与供应链上下游,横向与邮政、快递、电商、冷链物流平台,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信息互通渠道。推动领军企业业务数据向合作的相关企业开放,以数据共享促进降本增效。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相关政府部门向领军企业开放物流有关数据。三是给场景。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制定运输场景布局规划,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发展新模式。依托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场景,开展“干线公铁联运+两端新能源绿色短倒”运输示范、双挂汽车列车运输和自动驾驶编组模式运输示范;依托中短距离集疏运场景,推广“陆港+集装箱+新能源重卡”绿色化运输示范;依托跨境运输场景,开展自动导引车(AGV)、无人驾驶集卡跨境运输示范,支持开展TIR业务。四是给配套。加快建设“6轴7廊8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实施铁路补网、强链和扩能改造,推进重点口岸跨境铁路建设;建设一批产业路和通园区公路,打通公路、铁路“最后一公里”;推进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无缝衔接,支持有运输需求的企业延伸新建、激活续用铁路专用线,解决不同运输方式枢纽场站“邻而不接”“连而不畅”和“中间一公里”等问题;加快推动“一单制”“一箱制”,探索推进公路集装箱模块化运输;在长距离新能源交通物流示范通道及矿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场所,规划建设新能源充换电设施。五是给服务。建立健全地方交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鼓励行业协会、企业结合实际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推动领军企业对标达标;排查清理违规设置道路限高限宽设施,优化和减少新能源货运车辆城区通行限制,提升城区货车通行证办理效率;建设省级网络货运联合监管服务平台,推进实际承运人“非接触式”办税。六是给政策。支持平台企业向综合物流平台企业转型,整合零散运力资源;建立领军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给予真金白银的实惠与支持;落实已出台的物流降费政策,严格执行收费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鼓励银行机构开发适合交通物流企业的动产质押类贷款产品,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