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道路做"微创手术"你听说过吗?
春寒料峭,鄂托克草原的国省干道上,一场特殊的"道路手术"正在进行。鄂托克公路工区抢抓气温回暖窗口期,投入4台专业设备、数十名养护人员,对辖区道路网裂展开集中修复。这场看似普通的养护行动,却在细节处折射出民生服务的温度。
机械轰鸣中的"道路手术"。4月2日清晨,G242线养护现场已响起机械轰鸣。两台大型灌缝机如同移动手术台,沿着道路裂缝精准"施治",手推式灌缝车灵活穿梭在机械作业盲区。养护站负责人手持对讲机实时调度:"安全员注意引导车辆,巡查组跟进标记裂缝,灌缝组保持热熔胶温度!"这支由技术员、安全员、操作手等人员组成的"道路医生"团队,要在日均10℃的温差中完成4公里路面的微创修复。
书记蹲点查细节,严把质量关。"导热油180℃、料温175℃、热熔枪170℃,这个温度梯度合理吗?"工区党支部书记站在在灌缝机旁,反复核验关键参数。当发现某段新补裂缝存在沙粒残留,他当即叫停作业:"吹风机必须提前清理缝隙,这是保证粘结强度的关键!"整个灌缝行动,工区领导班子全程驻守现场,用"毫米级"标准把关每道工序。
市民理解成"暖心剂" ,服务精神获点赞。在封闭施工路段,等待通行的车主师傅主动下车帮忙摆放锥桶,并表示刚开始堵车确实着急,但看到养护工人们挥汗如雨的在地上修补裂缝,心里反而踏实了。
截至发稿时,养护工人们已完成18000延米裂缝修复。新补的沥青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像一条条精致的黑色刺绣,将破碎的路面重新缝合,灌缝前的裂缝能塞进硬币,现在已不留痕迹。
远处,橙黄色的养护车正缓缓驶向下一处作业点,车尾"养好公路 保障畅通"的标语在扬尘中格外醒目。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春季养护行动,既修补着道路的裂痕,更串联起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