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2016版>交通要闻

杭锦旗 劈沙成途 绿富同兴

来源:杭锦旗交通运输局 葛敬芳  添加时间:2021-05-14 14:22    保存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黄沙漫漫、风沙肆虐、出行无路、生活无望曾是库布其沙区人民的真实写照,沙漠的阻隔、道路的禁锢,严重制约了杭锦旗经济社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杭锦交通人毅然决然向沙漠进军,不仅建成了世人称赞的首条穿沙公路,更铸就了享誉国内外的“穿沙精神”——“解放思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为人先”。 

  从1997年修建第一条穿沙公路,到2019年S316线中和西至巴拉贡段公路、S215线独贵塔拉至锡尼段公路、G242临河黄河大桥至公其日嘎段公路三条穿沙公路正式通车,24年来,6条穿沙公路在杭锦旗库布其大漠舒展开来,两横四纵,总里程近930公里,茫茫大漠变通途,杭锦旗实现了与外界全面互联互通。 

  天堑变通途 致富小康路 

  第一条穿沙公路,又名为锡尼镇——乌拉山镇扶贫开发公路(锡乌公路),全长115公里,途经锡尼镇等9个苏木乡镇,因公路从库布齐沙漠腹地横穿而过,所以,称之为穿沙公路。 

  1992年8月,杭锦旗交通局率先提出建设穿沙公路的初步设想。1993年6月,对穿沙公路全线进行了勘测设计,为穿沙公路全线立项、投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997至1998年完成设施砂石路基础建设,1999年4月,实施三级油路路面改造工程。1999年9月底全线建成通车。 

  穿沙公路连通了110国道,包-兰铁路、109国道,使沿线两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达小康有了希望,使巴音乌素化工产品光运费每年能节省2000多万元,使杭锦旗得天独厚的甘草、苦参、麻黄等药材和农牧业产品销售有了出路,为开发库布其沙漠特大响沙带、七星湖的旅游事业和沙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今后沙漠修筑公路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治理库布其沙漠、实施百万亩生态林建设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考虑到服役多年的原有穿沙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已无法满足群众出行需要,2015年,杭锦人再次走进库布其,开辟新坦途,总投资达18.81亿元全长71.98公里的S215线独贵塔拉镇至锡尼镇段公路工程于2019年正式建成通车。该公路的建成是连接鄂尔多斯与巴彦淖尔,贯通旗内沿河与梁外地区的重要通道,更是独贵塔拉工业园区产品外运的大动脉。将独贵塔拉镇至锡尼镇的车程大大缩短至40分钟。 

  S316线中和西至巴拉贡段公路,全长215.58公里,总投资11.6亿元,该条公路是沿河8万农牧民的“生命线”,公路建成通车对改善沿河地区出行条件,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促进鄂尔多斯与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银川等地的多元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该路对加快沿黄经济带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及沿线旅游业发展、沙漠治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G242临河黄河大桥至公其日嘎公路(杭锦旗段),路线全长102.3公里,总投资9.88亿元,该项目纵贯库布其沙漠腹地四五十公里的沙漠无人区,在无水、无电、无路、无网络等艰苦条件下,打通了一条穿越荒无人烟的沙漠公路。该段公路的建设增强了国家公路在内蒙古境内的通达深度和辐射能力,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必要举措,对开发新能源、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此外,在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中,杭锦旗交通运输局重点突出推进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农牧民新村、贫困村产业基地、旅游景点、断头路等道路建设,强化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网络,自2011年实施“通畅工程”以来,累计实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214.9公里,其中,建制村硬化路1595.1公里,实现了全旗嘎查村通车率100%。瞭望今天的杭盖大地,可谓是一片繁荣兴旺、蓬勃发展的景象,独贵塔拉能源化工基地、巴拉贡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呼和木独汉森葡萄种植基地、宏昌现代农牧业开发基地、塔然高勒煤田、七星湖、夜鸣沙旅游景区、亿利光伏等一大批产业公路、旅游公路相继建成,未来,纵横交错的农村牧区公路也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 

  沙漠变绿洲  治沙先行者 

  修路必先治沙。第一天修好的路,第二天就会被风沙吞噬是修建穿沙公路时常见的场景。治沙的是世界性的难题,在沙漠里修路,治沙是首先要啃掉的硬骨头。 

  第一条穿沙公路修建现场,沿线苏木乡镇的5000多名农牧民群众,学校学生和旗直机关干部职工共同忙碌在治沙路段上。沙柳卸在公路两边,而栽沙障的地方由近向远扩展,最远处离公路有500多米,所用的材料全靠人背,有的沙丘近百米高,就是不背东西走上也得气喘吁吁,而治沙大会战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得背着沙柳上去。工地上流传的顺口溜说:“清汤挂面碗底沙,夹生米饭沙碜牙,帐篷睡听大风歌,早晨起来脸带沙”,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这一干就是三年,三年内五次大会战,每次近万人自带干粮,住帐篷、睡“地辅”,吃“野炊”,硬是一根一根地扎成了2453万公顷的沙障。有人统计过,如果把穿沙公路栽的沙柳一节一节接起来,能绕地球十几圈。穿沙公路两侧每一根草、每一苗树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都闪耀着杭锦旗十三万人民改变贫穷命运所显现出来的思想光芒,编织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假设我们有15亿的修路预算,那么其中3亿都将用来治沙固沙搞绿化”一位项目监理人员讲述到,“考虑到风向,在修建新S215线时,我们同时在道路西侧修建了800m的绿化带,道路东侧修建了200m,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路不被沙埋”。 

  公路在延伸,绿色在铺展,一条条穿沙公路似沙漠中的黑色缎带,既带动了沙漠增绿、经济发展,又让库布其人认识到了生态的价值,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库布其沙漠地区构筑起初具规模的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一条治沙、产业、扶贫多轮联动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内蒙古西部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重要增长点,昭示着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前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