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歇脚地”到“目的地”——苏台庙服务区打造“交旅融合”新业态
匠心升级,让服务区更有“品质”。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以服务人民群众美好出行为出发点,让公路服务区变的不止是“颜值”,更有“内核”。服务区已具备餐厅、超市、健身房、共享厨房、母婴室、应急客房、无障碍卫生间、“司机之家”等多项功能。洗衣间、沐浴间、微波炉、洗漱台、应急药箱、空调、按摩椅等设施一应俱全,可在这里享受到免费无线网、饮用热水、手机充电、洗衣淋浴、休闲阅读等多项服务。该服务区“司机之家”是全自治区2个、鄂尔多斯市唯一一个“暖心司机之家”,为货车司机提供了“热可纳凉、冷可取暖、累可歇脚”的温馨之家,满足了货车司机“吃口热饭菜、喝杯温开水、冲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停次放心车、穿身干净衣、恢复疲惫身”的愿望。不仅如此,提质升级改造后的服务区秒变“星级”停靠驿站,不断丰富的经营业态,让“喝杯奶茶再赶路,充电按摩又出发”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内外兼修,让服务区更有“生活”。服务区距锡尼镇30公里,距伊泰煤制油工业园区15公里,随着服务区服务业态的不断升级,服务区平价超市已经成为沿线300多户牧民及往来工业园区从业者购买蔬菜、肉食等生活物资的场所,服务区餐厅更是成为沿线牧民日常聚会的首选场所,“服务区生活”正在成为沿线农牧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民族特色,让服务区更有“灵魂”。服务区工作人员一身蒙古袍,搭配蒙古族头饰,一个个标准蒙古族待客的手势,一声声“赛白努”,令过往司乘人员眼前一亮,这是苏台庙服务区的日常。他们是周边的牧民、是苏台庙服务区的工作者、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是热爱家乡,守护这方土地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服务充分展现内蒙古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同时服务区也为周边牧民朋友提供就业机会,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了民族团结之情。
持续升级,让服务区更有“活力”。下一步计划利用服务区用地、公路边坡等公路沿线闲置空地建设分布式光储综合能源示范站,集成光伏发电、电能储存、车辆充电等多能供应的分布式光储设备,预计每年发绿电约6400万度,日发电量满足项目运营其自身用电需求并有适当富余,累计实现减碳6.7万吨。有效促进S215沿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在交通领域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示范效应。
环境“焕新升级”,服务“高质提升”,从“歇脚地”变成行车途中的旅游“打卡地”,再到聚会购物的“目的地”,苏台庙服务区不断聚焦打造“交旅融合”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营,为群众出行及沿线农牧民提供更加舒适、优质的服务。